2022年吉林省正高教师晋级时间
10月份启动。
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复制微信号
因为吉林省发布信息2022年职称评审工作于10月份启动,11月底前完成,所以吉林省中小学教师2022年职称评审工作10月份启动。
正高职称相当于什么级别
正高职称等同于技术职称的更高级别,正皮内瘤是一种工资待遇的等级,并不是职务级别。正高职称主要包含:教授级高工、研究者、主任医生、专家教授、研究馆员、审编、高级新闻记者、高级编写、一级律师及公证人员、正高级教师等。
技术职称最开始来源于职位名字,在理论上技术职称指的是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实力、工作能力,及其造就的级别头衔,体现技术人员的学术研究和技术实力、专业能力的工作中造就。
就科研来讲,它具备学衔的特性;就技术专业技术实力来讲,它具备工作岗位的特性。专业技术有着什么技术职称,表明他具备什么学术研究水准或从业哪种岗位,代表着一定的真实身份。
技术职称分成正高级、副高级职称、初级、助理级、员级5个等级。 在其中:职业技术学校老师、播音主持、环境卫生技术性、农业技术、档案资料、珍贵文物博物、中小学图书。
群众文化、技工学校老师、经济发展、财务会计、统计分析、财务审计、工程设计、计划生育政策、中央党校教师系列(技术专业)设5个等级。
高校老师、新闻报道、科研、出版发行、教练、翻泽、造型艺术系列产品、刑事辩护律师、公正系列产品(技术专业)设正高级、副高级职称、初级、助理级4个等级。中小学老师设副高级职称、初级、助理级、员级4个等级。
2021年吉林省正高级职称评审条件是什么?
2021年吉林省正高级职称评审条件是:
1、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吉林省新闻正高职称,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吉林省新闻正高职称,取得副高级任职资格,并从事副高级工作五年以上,可以申报正高级职称评审吉林省新闻正高职称;硕士研究生毕业后,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十三年以上,取得副高级任职资格,并从事副高级工作五年以上可以申报正高级职称评审。
2、大学本科毕业后,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,取得副高级任职资格,并从事副高级工作五年以上;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吉林省新闻正高职称的相同学历,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达到上述规定的相应年限,取得副高级任职资格,并在职后取得规定学历后从事副高级工作五年以上。
3、职称分为正高级、副高级、中级、助理级、员级5个级别,正高职称主要包括教授级高工、研究员、主任医师、教授、研究馆员、编审、高级记者、高级编辑。在影响升职、工资评定的各种因素中,正高职称往往具有很大的权重。
吉林省正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标准
根据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《关于开展2015年度全省工程、农业畜牧(兽医)、经济系列(专业)正高级职称和全省相关工程系列(专业)副高级、中级职称申评工作的通知》的规定:
申评条件:工程和农业(畜牧)系列(专业)正高级职称申报条件参照《吉林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中、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(试行)》(吉人联字〔2004〕48号)中的研究员申报条件执行。
《吉林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(试行)》(吉人联字〔2004〕48号)中对于研究员(正高级工程师)申报条件规定如下:
(1)第二条 思想政治条件
热爱祖国吉林省新闻正高职称,遵纪守法吉林省新闻正高职称,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,热爱科学研究事业,任现职期间考核合格以上。
(2)第三条 学历、资历条件
三、评审研究员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:
获得博士学位7年以上、获得硕士学位12年以上、获得大学本科学历15年以上,取得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资格,受聘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。
(3)第四条 专业技术工作能力条件
三、评审研究员专业技术资格,任现职期间,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两项:
(一)主持完成或参与主持完成国家级或省(部)级科研项目,解决吉林省新闻正高职称了研究工作中关键性的技术问题。
(二)主持完成市(厅)级科研项目2项以上,解决了研究工作中关键性的技术问题。
(三)主持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,解决了关键性的技术问题或重大疑难问题,取得了显著的效益。
(四)指导研究生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研或开发工作,效果显著。
(4)第五条 学术(技术)成果条件
三、评审研究员专业技术资格,任现职期间,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:
(一)国家级自然科学奖、发明奖、科技进步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。
(二)省(部)级科技进步奖一、二等奖1项的主要完成人(一等奖前8名、二等奖前6名),或省(部)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的主要完成人(前4名)。
(三)省(部)级奖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和市(厅)级科技进步一、二等奖1项的主要完成人(前4名)。
(四)市(厅)级科技进步一、二等奖2项的主要完成人(前3名)。
(五)在承担科研项目过程中,获得发明专利2项(主要发明人),并在实施或技术 *** 中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
(六)主持重大科技开发项目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,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
(七)主持完成的应用基础研究成果,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(前2名)。
(5)第六条 论文、著作条件
三、评审研究员专业技术资格,任现职期间,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:
(一)公开出版专著1部(之一作者)。
(二)公开出版专著1部(主要编著者)并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篇以上(之一作者)。
(三)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以上(之一作者不少于2篇)。
(四)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的论文1篇以上(之一作者),以及申请并公开具有较大价值的发明专利1项(主要发明人)。
(6)第七条 破格条件
三、评审研究员专业技术资格
不具备规定学历,取得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资格,受聘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;或具备规定学历,取得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资格,受聘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破格评审研究员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,任现职期间,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两项:
(一)获得国家级自然科学奖、发明奖、科技进步奖(一等奖前7名、二等奖前5名、三等奖前3名)或省(部)级奖科技进步奖(一等奖前4名、二等奖前3名)。
(二)获得发明专利2项以上(主要发明人),并在实施或技术 *** 中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。
(三)在本学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。
(四)在学术上提出有创见性的重要理论,在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有重大学术价值的论文1篇以上(之一作者),并为国内外同行广泛引用。
(五)工作业绩、贡献特别突出的人员。
评论已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