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业职称评定有什么条件?

农业系列(含畜牧兽医专业)职称基本条件 \x0d\x0a 1、技术员 \x0d\x0a (1) 初中、高中(非本专业中专)毕业后从事农业技术、 \x0d\x0a畜牧兽医技术工作分别满3年、2年吉林省农业职称评定;本专业中专毕业后即从事上述工作; \x0d\x0a (2) 具有本专业吉林省农业职称评定的基本技术知识。 \x0d\x0a 2、助理农艺师(助理畜牧、兽医师) \x0d\x0a (1) \x0d\x0a 初中、高中(非本专业中专)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分 \x0d\x0a别满8年、6年吉林省农业职称评定,取得技术员职称分别满4年、2年;本专业中专、非本专业大 \x0d\x0a专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年。本专业大专、本科毕业后即从事本专业技术 \x0d\x0a工作; \x0d\x0a (2) 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知识; \x0d\x0a (3) 具有一定的业务技术工作能力。 \x0d\x0a 3、农艺师(畜牧、兽医师) \x0d\x0a (1) \x0d\x0a 初中、高中(非本专业中专)、本专业中专毕业后吉林省农业职称评定,从事 \x0d\x0a专业技术工作分别满18年、12年、8年吉林省农业职称评定,取得助理农艺师(助理畜牧、兽医师) \x0d\x0a满4年;本专业大专、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分别满4年、2年,取得 \x0d\x0a助理农艺师(助理畜牧、助理兽医师)满2年;非本专业大专、本科毕业后从事 \x0d\x0a专业技术工作分别满6年、4年,取得助理农艺师(助理畜牧、兽医师)分别满4 \x0d\x0a年、3年;职后取得中专、大专、本科学历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、4年、 \x0d\x0a3年,累计专业工作年限分别达到上述要求; \x0d\x0a (2) 业务理论知识比较全面、扎实,能撰写出有一定水 \x0d\x0a平的专业论文; \x0d\x0a (3) \x0d\x0a 能正确运用业务理论知识指导实践,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\x0d\x0a,能总结工作经验,能研究分析技术问题,能处理技术难题,能承担技术咨 \x0d\x0a询; \x0d\x0a (4) 工作业绩比较突出。

微信号:ctkjcq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复制微信号

吉林省人社厅职称评定是什么?

吉林省人社厅职称评定《吉林省职称评审管理暂行办法》:

第十六条 申报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,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,符合相应系列或专业、相应级别职称评审条件。

1、申报人应当为本单位在职的专业技术人才,公务员和参照《公务员法》管理人员、已办结离退休手续人员不得申报参加职称评审。

2、申报人员受到记过以上处分的,在受处分期间不得申报参加职称评审。

3、“以考代评”“考评结合”按照国家、行业主管部门规定执行,考试成绩合格即取得相应职称资格。

4、自由职业者、离岗创业人员按有关规定申报职称。

5、职称申报不与申报人人事档案存放机构挂钩。

第十八条 申报人一般应当按照职称层级逐级申报职称评审。特殊专业技术人才可适当倾斜。

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、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,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,可以直接申报高级职称评审。

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,侧重考察其实际工作业绩,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。

第十九条 专业技术人员应加强继续教育学习经历,完成规定的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的学时。

第二十条 推进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、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有效衔接,鼓励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。

吉林省职称评定条件及流程

首先个人申报然后提交材料等待。

个人申报。申报人员按要求在网上填报相关材料后吉林省农业职称评定,上传电子材料报单位审核吉林省农业职称评定,并生成《吉林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》《吉林省专业技术资格一览表》及《吉林省专业技术资格公示表》纸质材料各1份。

其次单位审核各单位人事部门对本单位申报人员相关材料(学历、职称证书等)真实性进行审核确认,履行公示程序无异议后,逐级报送至省人社厅。评委会受理。省人社厅将按照系列、专业和级别关系分配至相关评委会办事机构,评委会办事机构对申报人员进行资格审核,并通知审核通过人员进行网上缴费。

更多职业教育培训,请查看:

[吉林省]吉林省农业职称评定,吉林省农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基本标准

吉林省职称评审条件是什么?

职称申报条件:

1.助理工程师: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一年以上。

2.工程师:大学专科毕业后,从事相关工作五年以上。

申报材料要求:

1.更高学历证书彩色扫描件。

2.身份证彩色扫描件(正反面)。

3.个人详细工作履历。

4.专业论文。

职称制度

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,是评价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能力的一项主要制度,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,也是人才科学配置和使用的重要依据。

2019年2月,为扩大职称制度改革效能,北京市新修订出台了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管理办法》,从高校教师分类评价、职称和岗位聘期制、加强职称评审权下放后的监管三个方面,完善高校教师职务聘任的“北京模式”。

农业类专业人员评审职称需要哪些条件?

一、农业类职称有哪些?

(一)农业类职称

1.技术员;

2.助理农艺师(助理畜牧、兽医师);

3.农艺师(畜牧、兽医师)。

(二)基本标准:

1.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。

2.热爱“三农”工作,认真履行岗位职责,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、敬业精神,作风端正。

3.身心健康,具备从事农业技术相关工作的身体条件。

4.按照要求参加继续教育。

5.农业技术人员申报各层级职称

二、农业技术人员评职称要满足哪些条件?

不同职称所要求的条件都是不一样的,例如:

(一)农业技术员

1.熟悉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。

2.具有完成技术辅助性工作的实际能力。

3.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;或具备大学专科、高中(含中专、职高、技校)毕业学历,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。

(二)助理农艺师(助理畜牧师、助理兽医师)

1.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。

2.具有独立完成一般性技术工作的实际能力,能够处理本专业范围内一般性技术难题。

3.能够向群众传授本专业技术知识,进行一般性技术指导或技术咨询服务工作。

4.具有指导农业技术员的能力。

5.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;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,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;或具备大学专科学历,取得本系列员级职称后,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2年;或具备高中(含中专、职高、技校)毕业学历,取得本系列员级职称后,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4年。

(三)农艺师(畜牧师、兽医师)

1.熟练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,了解本专业新技术、新理念、新 *** 的现状和发展趋势。

2.具有独立承担本专业范围内较复杂技术工作的能力,能够结合农业农村生产情况,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。

3.参与农业农村科研或推广项目实施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、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、农业重大灾害处置、重要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利用、行业发展规划编制、政策法规制(修)订、技术标准和规程制(修)订、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技术咨询报告撰写、技术培训教材编写等;或能够结合农业农村生产实际制定技术工作规划、计划,并参与推广先进技术、科研成果,在降低成本,提高生产率,增加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、生态效益等方面作出成绩。

4.具有指导助理农艺师(助理畜牧师、助理兽医师)的能力。

5.具备博士学位;或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,取得本系列助理级职称后,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2年;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,或具备大学专科学历,取得本系列助理级职称后,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4年;或具备高中(含中专、职高、技校)毕业学历,取得助理级职称后,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。

(四)高级农艺师(高级畜牧师、高级兽医师)

1.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,具有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的能力,在相关领域取得重要成果。

2.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,业绩突出,能够解决农业农村生产中的复杂问题或重大技术问题。

3.取得相应中级职称后,业绩、成果要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:

(1)主持、承担研制开发或推广的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 *** 等,具有国内先进水平,得到一定规模的应用;

(2)作为主要完成人,获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具有较高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、生态效益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;

(3)作为技术骨干,参与的农业农村重大工程、计划、项目等在本领域被广泛认可,或在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任务、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、农业重大灾害处置、重要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,或作为主要编写者,参与编写的农业农村重大政策法规、发展规划、技术标准和规程、可行性研究报告、技术咨询报告、技术培训教材等在本领域被广泛认可;

(4)发表的本领域研究成果,受到同行专家认可。

4.在指导、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,能够指导中级职称技术人员或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。

5.具备博士学位,取得本系列中级职称后,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2年;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,或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,取得本系列中级职称后,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。

(五)正高级农艺师(正高级畜牧师、正高级兽医师)

1.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,科研水平、学术造诣高或科学实践能力强,全面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前沿发展动态,具有引领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的能力,取得重大理论研究成果或关键技术突破,或在相关领域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,推动了本专业发展。

2.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,业绩突出,能够主持解决农业农村生产中的复杂问题或重大技术问题,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、生态效益。

3.取得相应副高级职称后,业绩、成果要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:

(1)主持研制开发或推广的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 *** 等,具有国内领先水平,得到大规模应用;

(2)作为之一完成人,获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具有显著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、生态效益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;

(3)主持的农业农村重大工程、计划、项目等在本领域被广泛认可,或在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任务、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、农业重大灾害处置、重要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等工作中发挥了关键性技术支撑作用,或主持编写的农业农村重大政策法规、发展规划、技术标准和规程、可行性研究报告、技术咨询报告、技术培训教材等在本领域被广泛认可;

(4)发表的本领域研究成果,经同行专家评议具有较高学术价值。

4.在指导、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方面作出突出贡献,能够指导相应副高级职称人员或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。

5.一般应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,取得本系列副高级职称后,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。

(六)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

1.长期在县乡及以下农业农村一线和各类涉农企业从事技术推广工作,业绩突出,群众公认。

2.具有较为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,掌握本领域前沿发展动态,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或重大技术问题。

3.取得农业系列副高级职称后,业绩、成果要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:

(1)主持推广的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 *** 等得到大规模应用,产生显著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、生态效益;

(2)作为之一完成人,获得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本专业及其相关专业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;

(3)指导实施的农业农村技术推广重大工程、计划、项目在本领域被广泛认可,或在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任务、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、农业重大灾害处置、重要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等工作中发挥了关键性技术支撑作用,或主持编写的技术推广规划、技术标准和规程、可行性研究报告、技术咨询报告、技术培训教材等在本领域被广泛认可;

(4)能够为农民生产生活、农村社会服务、农产品质量安全、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、农业重大灾害处置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,在农业转型升级、农村发展繁荣、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。

4.在指导、培养农业技术推广骨干方面作出突出贡献,能够指导相应副高级职称人员的工作。

5.一般应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,取得本系列副高级职称后,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相关工作满5年。

三、农业技术人员评职称需要什么材料?

不同的地区、不同的职称所需要的材料都是不一样的,申报人应根据自己的专业技术岗位,对照国家、省的职称政策及相应资格条件,如实填报并一次性提交全部申报材料。详细的情况可咨询当地相关 *** 部门。

以上就是关于农业技术人员评职称的条件类型的一些介绍,有需要申报的朋友可去当地相关部门进行申报。另外,申报不同的职称、不同级别,所收取的评审费用是不一样的,具体当地当地当年 *** 部门公布的标准为准。

吉林省正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标准

根据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《关于开展2015年度全省工程、农业畜牧(兽医)、经济系列(专业)正高级职称和全省相关工程系列(专业)副高级、中级职称申评工作的通知》的规定:

申评条件:工程和农业(畜牧)系列(专业)正高级职称申报条件参照《吉林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中、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(试行)》(吉人联字〔2004〕48号)中的研究员申报条件执行。

《吉林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(试行)》(吉人联字〔2004〕48号)中对于研究员(正高级工程师)申报条件规定如下:

(1)第二条  思想政治条件

热爱祖国,遵纪守法,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,热爱科学研究事业,任现职期间考核合格以上。

(2)第三条  学历、资历条件

三、评审研究员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:

获得博士学位7年以上、获得硕士学位12年以上、获得大学本科学历15年以上,取得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资格,受聘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。

(3)第四条  专业技术工作能力条件

三、评审研究员专业技术资格,任现职期间,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两项:

(一)主持完成或参与主持完成国家级或省(部)级科研项目,解决了研究工作中关键性的技术问题。

(二)主持完成市(厅)级科研项目2项以上,解决了研究工作中关键性的技术问题。

(三)主持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,解决了关键性的技术问题或重大疑难问题,取得了显著的效益。

(四)指导研究生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研或开发工作,效果显著。

(4)第五条  学术(技术)成果条件

三、评审研究员专业技术资格,任现职期间,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:

(一)国家级自然科学奖、发明奖、科技进步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。

(二)省(部)级科技进步奖一、二等奖1项的主要完成人(一等奖前8名、二等奖前6名),或省(部)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的主要完成人(前4名)。

(三)省(部)级奖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和市(厅)级科技进步一、二等奖1项的主要完成人(前4名)。

(四)市(厅)级科技进步一、二等奖2项的主要完成人(前3名)。

(五)在承担科研项目过程中,获得发明专利2项(主要发明人),并在实施或技术 *** 中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

(六)主持重大科技开发项目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,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

(七)主持完成的应用基础研究成果,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(前2名)。

(5)第六条  论文、著作条件

三、评审研究员专业技术资格,任现职期间,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:

(一)公开出版专著1部(之一作者)。

(二)公开出版专著1部(主要编著者)并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篇以上(之一作者)。

(三)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以上(之一作者不少于2篇)。

(四)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的论文1篇以上(之一作者),以及申请并公开具有较大价值的发明专利1项(主要发明人)。

(6)第七条  破格条件

三、评审研究员专业技术资格

不具备规定学历,取得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资格,受聘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;或具备规定学历,取得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资格,受聘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破格评审研究员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,任现职期间,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两项:

(一)获得国家级自然科学奖、发明奖、科技进步奖(一等奖前7名、二等奖前5名、三等奖前3名)或省(部)级奖科技进步奖(一等奖前4名、二等奖前3名)。

(二)获得发明专利2项以上(主要发明人),并在实施或技术 *** 中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。

(三)在本学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。

(四)在学术上提出有创见性的重要理论,在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有重大学术价值的论文1篇以上(之一作者),并为国内外同行广泛引用。

(五)工作业绩、贡献特别突出的人员。